探究“卉”字的起源与内涵
日期:2025-04-01 18:25:37  发布人:  浏览量:0

“‘卉’字由一个基本字组成,意为草的总称,也可指代花朵。其含义丰富,在古代文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至今仍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卉字的构成与演变

在汉字“卉”的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仅由一个字“卉”组成。当在“开”字的基础上加一竖,便形成了“卉”字。这个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不仅是草的总称,如“奇花异卉”,也可指代花朵,如“奇卉怪草”。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王元之的《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

探究“卉”字的起源与内涵

二、卉字的词典解释与用法

卉词典解释

“卉”,在《说文》中被解释为草的总名。这一解释体现了“卉”字最初的含义,即对草木的统称。

  • 《诗·小雅·出车》中有“卉木萋萋”的描述,描绘了草木茂盛的景象。
  • 《诗·小雅·四月》中的“百卉具腓”则形容了各种草木的繁茂。
  • 《书·禹贡》中的“岛夷卉服”则是指岛上的居民穿着用草编织的衣物。
  • “卉木”和“卉犬”分别指代草木和用草扎成的狗,而“卉物”则是指草木的物产。
  • 《文选·张衡·思玄赋》中的“桑末寄失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描绘了草木的生长与凋零。
  • 王元之《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中的“奇卉怪草”则是对奇特草木的形容。
  • 《广雅·释诂三》中,“卉”也被解释为众,表示众多之意。

三、卉字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卉”字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含义,并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植物种类时,常用“卉”字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