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聚焦时事热点,鼓励考生发挥想象,深入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2025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与点评
202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考生需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撰写一篇文章。
(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言:“人如同一粒种子。”袁隆平及其名言引发了您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 的种子”补充完整,形成您的题目,撰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有学者提出:“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能够丰富我们的智慧,并对现实生活带来新的思考。若您拥有一部能穿越时间的电话,您会选择联系哪位历史人物?想了解什么?通话结束后,又会发生什么?请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撰写一篇故事。请自拟题目。
要求:将作文题目填写在答题卡上,文章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题目一解析
1. 贴近时事热点,以新瓶装旧酒。
以袁隆平院士的名言“人如同一粒种子”为引,实际上是命题人的一次借题发挥。“种子”在作文命题中已是常见意象,如“一粒种子”(杭州)、“种下一粒种子”(天津、北京二十中)、“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上海中考、北京四中)等,都是用种子象征精神品质的全过程。而今年北京中考直接以“做”字替换,明确了借物喻己,重在抒写自己想做哪颗种子,以及如何成为这颗种子,本质相通。正如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比落红,成为国家种子们的养料足矣。
2. 发挥空间大,让考生均有话可说。
半命题作文“做一粒的种子”为考生预留了发挥空间,基本可按照“种下种子→辛勤浇灌→开花结果”的结构模板来构思全文内容。在补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具体:可“做一粒诗意的种子”,于繁忙都市中心灵的栖居,如梭罗;可“做一粒读书的种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温儒敏;“做一粒国家的种子”,新时代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鲁迅。如果自己人生体验有限,也可引用文学作品、历史人物、时代楷模为例,利用双线索的结构,自己这粒种子为明线,英雄人物为暗线,紧贴时政热点。但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积累,易将“种子”定义为“理想志向”一类的内容,容易空泛。因此,在选材和构思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考作文越来越关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深刻命题的思考以及落实,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家国使命感与未来成长方向。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平时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深度,要站在主人翁的意识形态中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对社会的价值。
题目二解析
此题目为常规的想象文。想象文近两年以“穿越类”和“非人类”的想象为主,此题目属于第一种穿越类的想象。
通过导语来看,我们发现命题人已经给出了确切的穿越时间以及基本的写作思路。这就要求考生要审题仔细,必须写成一篇穿越回过去的想象文。并且要写出此次穿越带给了我收获与思考。
另外,在写作思路上我们会发现本题与以往的穿越文还是有所不同的。以往我们更加侧重穿越回过去,写出“我”和主人公之间发生的事件,而这次不强调亲身经历,只是通过对话,写出挂断电话后的事件以及自己的感悟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详略安排。
最后,从选材上来看,我们穿越回过去,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近代,还可以是现代。我们可以遇到古代文人、将士,近代的革命战士、甚至是年轻时的妈妈.....选材范围非常广泛,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明白选材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立意。在家庭亲情、成长励志、家国情怀等主题下,家国情怀类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