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涵盖电路基础、内能与热力学、运动与力、惯性与惯性定律、二力平衡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电路基础知识
在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存在多条路径,形成分支点和汇合点,从而区分出干路和支路。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用电器,而支路开关仅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内能与热力学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也随之增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内能的方法: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5)做功与内能变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
(6)热量与内能变化: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7)能量单位:所有能量的单位均为焦耳。
(8)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9)比热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
(10)比热属性:比热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比热单位: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C=4.2×10^3焦耳/(千克·℃),表示每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耳。
(13)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cm△t升,Q放=cm(t0-t)=cm△t降。
(1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运动与力
一、参照物
1. 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2.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路程长则快;路程相同,时间短则快;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直线运动。
Ⅱ变速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三、力的作用效果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5. 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6.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 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与惯性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五、二力平衡
1.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 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