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的内涵及其运用
日期:2025-03-26 10:05:04 发布人: 浏览量:0
“无可厚非”意指虽有不足但不必过分指责,它反映了一种相对包容的评判态度,常用于形容某些虽不完美但也不至于被苛责的情况。
何谓“无可厚非”
“无可厚非”一语,意指尽管存在某些不足,但并不值得过分指责或苛求。它表达了对某事或某人的行为、言论等的理解与接纳,即便存在瑕疵或不当之处,在特定情境下,这些行为或言论仍可被容忍,并非完全错误或不可原谅,反映了一种相对宽容的评判态度。
无可厚非的词源与用法
从词源上看,“无可厚非”源自东汉班固的《汉书・王莽传》。在新朝时期,王莽的改革措施引发争议,都大夫冯英曾上书劝谏,后被王莽罢免。王莽后来认识到冯英虽曾令他愤怒,但也未可过分责难,于是复用冯英,由此成语“无可厚非”得以诞生。
在句子中,“无可厚非”通常作为谓语使用,可用于描述人或事。例如:“他毕竟是第一次做饭,做得不好吃也无可厚非。”或“中国争取提高自身高新技术进阶是旁人无可厚非的。”
无可厚非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无可厚非”的近义词包括“未可厚非”和“无可非议”,分别表示不可过分指责和无可争议。其反义词则包括“评头品足”和“有失妥当”,意指对他人或事物的过度批评或考虑不周。
例如,对于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说“无可非议”,而对于那些过分挑剔他人的人,我们可能会用“评头品足”来形容。